相關論文

脊椎神經學

中華民國脊椎矯正學會理事長 謝慶良

2004-11-11

壹、神經系的區分:


  神經系可分為中樞神經系和周圍神經系。
  1、中樞神經系:
        包括腦和脊髓(位於脊椎管內)。兩者都具有軀體神經中樞和內臟神經中樞(或稱植物神經中樞)。           

  2、周圍神經系:
        包括與腦連接的腦神經(十二對)和與脊髓連接的脊椎神經(三十一對)。
        兩者都含有軀體神經和內臟(植物)神經中樞。 

  3、軀體神經分佈到體表和運動系,凡屬能靠自己意志活動的隨意肌均屬軀體神經負責。         

  4、內臟(植物)神經系分佈到內臟、心血管和腺體,即自律神經系統,負責支配不隨意器官。           

  5、軀體神經及內臟神經都有感覺(傳入)和運動(傳出)纖維,分別由周圍向中樞及由中樞向周圍傳
        遞神經訊息。內臟神經的運動纖維根據其作用不同,再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由上可知,人體的神經系統分佈於人體的所有軀體及所有的內臟、血管和腺體。

貳、脊椎神經


  1.  脊椎神經亦稱脊神經,由脊髓經椎間孔穿出,共三十一對,其中頸神經  8對,胸神經  12對,腰神經  5對,薦神經  5對和尾神經  1對。

  2.  上  7對頸神經在相對應椎骨的上方,穿椎間孔出椎管,第  8對頸神經由第  7頸椎與第  1胸椎間的椎間孔穿出椎管。胸、腰神經均分別按序排列通過相對應椎骨的下方椎間孔。上4  對薦神經通過相對應的椎間孔,第  5對薦神經和尾神經由薦管孔穿出薦椎管。

  3.每對脊椎神經都是由脊髓的前根和後根在椎間孔內合併而成。
      a.  脊神經的前根為運動性神經,它除含有軀體運動纖維外,在第一胸椎至第三腰椎前根,以及在第二薦椎至第四薦椎前根內,還分別含有交感神經纖維和副交感神經纖維。
 
      b.  脊神經的後根是感覺性神經,它除含有軀體感覺纖維外,在第一胸椎至第三腰椎後根,以及在第二薦椎至第四薦椎後根內,還分別含有交感神經纖維和副交感神經纖維。每條脊椎神經均由前根和後根合成,都含有運動纖維和感覺纖維,所以脊椎神經是混合神經。

 

參、脊椎與神經的關係:


    所有的周圍神經和大部分的中樞神經  (腦除外)  ,都由脊椎中間管道通過,再從椎間孔伸出而  分佈於身體的各個部位,並傳達腦的命令,同時將末梢部位的變化快速地傳達到腦部。因此,若脊椎產生移位,將使椎間孔的神經壓迫,造成軀體神經和內臟神經的症狀。如在頸椎移位時,除壓迫頸椎神經造成軀體神經的症狀外,亦將壓迫椎動脈,致使腦部血液供應不良,引起腦部缺氧,造成頭暈、頭痛、失眠及高血壓等症狀;同時亦影響臉部血液循環不足,造成顏面神經、五官及美容上的問題。


                                                                             
肆、軀體神經系統


一、頸叢神經(C1  ~  C4)

    1.皮支:
        a.枕小神經:枕骨皮膚。
        b.耳大神經:耳廓皮膚。
        c.頸橫神經:頸前區皮膚。
        d.鎖骨上神經:肩部皮膚。

    2.肌支:
        a.膈神經:唯一混合神經,分布於膈肌(運動神經)。胸膜和心包(感覺神經)肝和膽囊感覺神經,右側膈神經負責)。
        b.頸部神經。    
        c.舌骨下肌神經。
    註:膈神經是頸叢神經中最重要的分支。

二、臂叢(C5  ~  C8,T1)


    1.尺神經
        a.肌支:支配前臂尺側腕屈肌全肌和指深屈肌的尺側半,以及手肌內側大部。
        b.皮支:支配手掌尺側  1/3區(及/或)尺側1個半指的皮膚;在手背分佈到尺側  1/2區(及/或)尺側  2個半指的皮膚。
    註:尺神經損傷時,屈腕能力減弱,小魚際肌萎縮,各掌指關節過伸,第  4、5指間關節屈曲,表現為『爪型手』。

    2.正中神經
        a.肌支:支配尺神經支配以外的前臂肌前群和手肌。
        b.皮支:分佈於手掌橈側  2/3區(及/或)橈側  3個半指掌面皮膚,以及手背橈側  3個半指背面末兩節的皮膚。
    註:a.正中神經損傷時,運動障礙表現為不能旋前,屈腕能力減弱,大魚際肌萎縮;感覺障礙以橈側  3指最為明顯。
            b.正中神經和尺神經合併損傷時,由於大、小魚際肌全萎縮,整個手掌變平坦,類似『猿形手』。

    3.肌皮神經:支配肱二頭肌(上臂前部)。

    4.橈神經:為臂叢最大的分支,支配肱三頭肌(上臂背部)。

    5.腋神經:支配倒三角肌(肩部)。
    註:當肩關節脫位或肱骨外科頸骨折時,腋神經易受損傷。損傷後,三角肌癱瘓和萎縮,上
            肢不能外展,肩部失去圓隆狀而成方形。

 

三、胸椎神經(T1  ~  T12)

   

    1.T1  ~  T11:稱為肋間神經。T12:稱為肋下神經。

    2.T1  ~  T6  :分佈於肋間肌,胸壁皮膚和壁胸膜。

    3.T7  ~  T12:進入腹內斜肌與腹橫肌之間,分佈於腹前外側壁的肌肉和皮膚以及壁腹膜。胸椎神經的自律神經,分別支配胸腔及腹腔內臟器官。

 

四、腰叢(T12  +  L1  ~  L4)


    1.髂腹下神經:為腹股溝部的主要神經之一。

    2.髂腹股溝神經:為腹股溝部的主要神經之一。

    3.閉孔神經:分佈於大腿內側緣皮膚。

    4.股神經:支配大腿前面的肌肉及皮膚。股神經向下的分支為隱神經,支配小腿內側面及足內側緣的皮膚。
    註:1.股神經為腰叢中最大分支,若損傷,則股四頭肌癱瘓,不能伸小腿和膝跳反射消失,大腿前面和小腿內側面皮膚感覺障礙。
            2.隱神經為股神經的分支中最長的一條。

 

五、薦叢(L4,5  +  S1~S5  +  Co)


    1.坐骨神經(L4,5  +  S1,2,3) 
        a.脛神經(內側):
            可分為足底內側神經與足底外側神經,分佈
            於小腿後群和足底的肌肉及皮膚。
        b.腓總神經(外側):
            可分為腓淺神經與腓深神經,分佈於小腿前外側面下部和足部。
    註:坐骨神經為全身最粗大的神經。

    2.陰部神經
        a.陰莖神經:
            尿生殖三角區的結構和皮膚。
        b.肛神經:
            分佈於肛門外括約肌及肛門部皮膚。

 

伍、自律神經系統


一、概論(1)

    1.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組成,支配所有內臟器官,又稱內臟神經。
   
    2.自律神經的高級中樞在大腦的邊緣葉;較高級中樞在丘腦下部;低級中樞在腦幹和脊髓。

    3.由運動神經將中樞神經的訊息傳至內臟器官。

    4.自律神經由低級中樞傳至內臟時,必須經過兩級神經元,即節前神經元與節後神經元。

    5.節前神經元的細胞體在低級中樞發出節前纖維。

    6.節後神經元的細胞體在低級中樞先聚成內臟神經節,再發出節後纖維。

    7.節前纖維與節後纖維在內臟神經節內聯繫,再由節後纖維的末梢分佈於內臟效應器。

   

二、神經節


    自律神經共有三種神經節:
    1.交感神經節,位於脊椎兩旁,又稱椎旁神經節。

    2.內臟神經叢節,位於脊椎前方,又稱椎前神經節。

    3.終節,位於器官附近或位於器官內部。


三、交感神經


    1.其節前神經元位於第一胸椎至第三腰椎(T1-L3)脊髓神經之側角內。

    2.其節後神經元位於交感神經節或內臟神經叢節。

    3.節後纖維通常以下列三種途徑分佈:
        a.直接到達內臟。
        b.纏在血管上,隨血管到達內臟。
        c.隨脊椎神經分佈。

    4.交感神經幹:交感神經幹上至第二頸椎平面,下達尾骨平面。共有  23-26個神經節,以纖維連成交感神經幹。

    5.交感神經共有  23-26個交感神經節,包括頸交感神經節  3-4個,胸交感神經節  11或  12個,腰交感神經節  4或  5個,薦交感神經節  4個,尾交感神經節  1個。


  四、頸交感神經節(1)


    頸交感神經節來源於第  1、2胸椎的白交通支上行,頸椎神經通過灰交通支與頸交感神經節相連。
    頸交感神經節共有  3-4個,分別為:
    a.頸上交感神經節。最大,呈紡錘形,在第  1、2或  3、4頸椎橫突水平。其節後纖維進入上三個  頸神經內。
    b.頸中交感神經節。最小,呈卵圓形,在第  5、6頸椎橫突水平。其節後纖維進入第  4、5頸神經內。
    c.頸中間交感神經節。在第  6頸椎橫突水平。有時單獨存在,有時與頸中交感神經節合在一起。
        其節後纖維亦進入第  4  、5頸神經內。
    d.頸下交感神經節(星狀神經節)。常與第  1胸交感神經節合成星狀神經節,在第  7頸椎橫突或第1肋骨小頭前方水平。其節後纖維進入下三個頸神經內。

 

五、頸交感神經節(2)


    1.頸交感神經節的節後纖維支配脊膜、後縱韌帶、椎間關節、關節囊。 

    2.頸交感神經節的末梢分佈咽喉部、心臟、頭頸及上肢的動脈。
 
    3.頸內動脈的交感神經纖維分佈眼部,支配擴瞳肌和上眼臉的平滑肌。
 
    4.圍繞在椎動脈上的交感神經纖維,除調節椎動脈外,並隨椎動脈上行分支到內耳動脈。
 
    5.頸交感神經的幾個灰交通支可合成心臟支,組成頸上、頸中及頸下心支。


                       
六、胸交感神經節


    1.胸交感神經節共有  11或  12個,沿兩側肋骨前方下行,但最下兩個神經節偏向內側。
 
    2.上胸部  (T1-5)交感神經節的一部份節後纖維分佈到食道、氣管、支氣管和肺。

    3.下胸部  (T6-12)脊髓側角發出節前纖維,通過  T6-12交感神經節後纖維,組成大、小內  臟神經,達腹腔神經節和腸繫膜上神經節,再經交換神經元後,隨腹腔血管分佈到腹腔器官。

七、腰、薦及尾部交感神經節
   

    1.腰部交感神經節共有  4或  5個,薦部交感神經節有  4個,尾部交感神經節有  1個。

    2.腰、薦交感神經節之節前纖維分別經腸系膜下神經節及骨盆腔神經節後,再經節後纖維分別隨血管分怖到直腸、膀胱及男、女生殖器各個器官。

                                               

八、交感神經的作用


    1.當交感神經興奮時,有促進心跳、血管收縮及唾液分泌,並抑制腸、胃之蠕動作用。

    2.當交感神經抑制時,有抑制心跳、血管收縮及唾液分泌,並促進腸、胃之蠕動作用。

九、副交感神經


    1.其節前纖維起源於中腦、橋腦、延腦之部份腦神經,及第二至第四薦椎(S2-S4)之脊髓神經,與交感神經對交感神經有相互拮抗作用。

    2.第三對腦(動眼)神經分佈於睫狀肌及瞳孔括約肌。

    3.第七對腦(面)神經分佈於淚腺、額下腺及舌下腺。

    4.第九對腦(舌咽)神經分佈於唾腺。

    5.第十對腦(迷走)神經分佈於心、肺、食道及腹腔叢的各器官。

    6.第二至第四薦椎神經分佈於結腸左曲下消化道、骨盆腔及會陰部的器官。

十、脊椎神經與各內臟的關係


胃、十二指腸


    1.  交感神經
          由第五至第八胸椎  (T5-T8)脊髓側角發出,其節前纖維經該椎間孔至內臟大神經,再經交換神經元後至腹腔神經節,再由節後纖維至腹腔叢,沿腹腔動脈而行,與動脈分佈於胃及十二指腸。當刺激第五至第八胸椎神經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胃及十二指腸之蠕動受抑制。
          當壓迫第五至第八胸椎神經時,交感神經抑制,胃及十二指腸之蠕動作用增加。

    2.  副交感神經
          由延髓內迷走神經背核支配。當刺激該神經時,副交感神經興奮,胃及十二指腸之蠕動作用增加;當壓迫該神經時,副交感神經受抑制,胃及十二指腸之蠕動作用受抑制。

    3.  整脊療法:
          1.交感神經    中段胸椎(T5-T8)矯正。
          2.副交感神經  上段頸椎(C1-C2)矯正。


小            腸:


    1.  交感神經
          由第五至第十胸椎(T5-T10)所管制,當刺激第五至第十胸椎神經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小腸蠕動功能遲緩,消化、吸收延緩,因而出現便秘現象;當壓迫第五至第十胸椎神經時,交感神經即受          抑制,小腸蠕動增加,消化、吸收加速,因而出現拉肚子現象。

    2.  副交感神經
          由延髓內迷走神經背核支配。當刺激該神經時,引起副交感神經興奮,小腸蠕動增加,消化、吸收加速,因而出現拉肚子現象;當壓迫該神經時,副交感神經受抑制,小腸蠕動功能遲  緩消化、吸收延緩,因而出現便秘現象。

    3.整脊療法:
        a.交感神經    中段胸椎(T5-T10)矯正。
        b.副交感神經  上段頸椎(C1-C2)矯正。


大          腸:


    1.  交感神經   
          由第十至第十二胸椎(T10-T12)所管制,當刺激第十至第十二胸椎時,交感神經興奮,大腸蠕動功能減緩;當壓迫第十至第十二胸椎時,交感神經抑制,大腸蠕動功能加速。

    2.副交感神經
        位於第二至第四薦椎脊髓之側角部位,當刺激該神經時,副交感神經興奮,大腸蠕動功能加速;當壓迫該神經時,副交感神經抑制,大腸蠕動功能減緩。當壓迫交感神經,或刺激副交感神經時,使大腸交感神經功能降低,副交感神經功能興奮,腸壁細胞處於「類去神經」的過敏狀態,因而對許多正常食物或某些刺激性食物顯示過敏現象,產生腹部絞痛、腹瀉或便  祕症狀。

    3.整脊療法:
        a.交感神經:下段胸椎(T10-T12)矯正。
        b.副交感神經:薦椎(S2-S4)矯正。


肺和支氣管


    1.  交感神經:   
          由  T2-4  脊髓側角發出,其結前纖維經該椎間孔至「胸心神經結」,再經交換神經元後,再由節後纖維經肺叢而達支氣管。當交感神經興奮時,支氣管擴張,可吸入大量空氣,並可引發如支氣管擴張症;但當交感神經因椎體壓迫、椎關節錯位或椎間盤突出,致使神經受損害而功能低下時,支氣管收縮,限制氧氣之吸收,出現如氣喘之過敏現象。

    2.  副交感神經:   
          由延髓內迷走神經背核支配,當刺激該神經時,副交感神經興奮,支氣管收縮,限制氧氣之吸收,出現如氣喘之過敏現象;當壓迫該神經時,副交感神經抑制,支氣管擴張,可吸入大量空氣,並可引發如支氣管擴張症。

    3.整脊療法:
        a.交感神經:
            小兒氣喘:下頸椎、上胸椎(C7-T1)矯正。
            成人氣喘:中段頸椎、上胸椎(C4-T4)矯正。
      b.副交感神經:上段頸椎(C1-C2)矯正。


鼻          腔


    1.  鼻腔之交感神經來自頸內動脈上的交感神經叢,副交感神經來自面神經(第七對腦神經)的分支,兩者匯合至蝶顎神經結,再分佈於鼻腔。

    2.  頸上交感神經節是頸部最大的交感神經節,長約  15至  55毫米,上端達顱底,由深筋膜  附著於C1-4(C2、3為主)橫突前方,與橫突間僅隔有頸長肌及筋膜。

    3.  當上頸椎(C1-4)由於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發生橫突前錯位,極易因深筋膜緊張而壓迫頸上交感神經節或顱底的軟組織,引起交感神經纖維或副交感神經纖維的刺激或壓迫,而出現物理刺激性的神經壓迫或抑制,使所支配的器官功能發生障礙。

    4.若這種物理性刺激未能即時消除,關節錯位的創傷將引起創傷性炎症而成為無菌性炎症水腫,此時神經受繼發性炎症影響,引發為長時間的功能失調(如過敏性鼻炎)。

    5.整脊療法:   
        a.上頸椎(C1-4)矯正。
        b.正確頸椎保健關念。


尊重作者,尊重版權,反對盜版
若需引用本篇文章,需經本會同意,本會保留法律追訴權

 上一則           下一則 

瀏覽人數:00266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