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論文

「嬰兒先天性髖關節脫臼」病例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脊椎矯正學會理事長 謝慶良

2004-11-11

摘  要
   
            以脊椎矯正術  (Chiropractic)    應用於嬰兒先天性髖關節脫臼    (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joint  in  an  infant,簡稱  (CDH)  之治療,在國內尚屬首例。
    (CDH)  在國內傳統治療,大多使用支架固定術、石膏固定術、姿勢固定術及開刀治療等方法,對不完全脫臼者效果較佳,但是對完全脫臼者則效果較差。
   
            然而  CDH治療效果好壞,將影響小孩髖關節的發育,並影響往後的行動能力,不得不重視。茲列舉一例經某教學醫院開刀治療、石膏固定、支架固定均無效後,將準備第二次  開刀治療的  CDH患者,經脊椎矯正術治療後,完全復原的例子。並探討此病發生之原因及治療的理論基礎。

    關  鍵  詞
 
    1.Chiropractic:脊椎矯正術。
    2.CDH: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joint,先天性髖關節脫臼。
 
    一、前言:
   
            CDH  是指嬰兒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股骨頭  (femoral  head)不在正常的位置-髖臼  (acetabular  socket)  裏面。CDH  主要分成畸胎性    (teratologic)  及典型性  (typical)  兩大類,而以後者較常發生。典型性  CDH發生在出生後,可分為不穩定型、半脫臼型及完全脫臼型。通常女多於男,其發生率女性為男性的  6-8倍,左邊為右邊的  1.5倍,而白人  又多於黑人。通常出生時並無脫臼,直到出生第一年內才逐漸發生。

            以往認為  CDH發生的原因為遺傳因素、母體子宮因素及嬰兒個體因素,而嬰兒個體因素則認為是由於髖關節及其相關構造之不良發育  (faulty  development)  所致,而用髖關  節發育不良  (hip  joint  dysplasia)來稱呼髖關節發生真正脫臼之前的情況。然而,後來
    又有學者認為這種異常的發生,主要是在髖關節支持組織之異常所致,特別是關節鞘的鬆  脫  (relaxation  of  joint  capsule),因此在關節鞘鬆脫之情形下,關節一受力,即產生脫臼。

本病例是一位出生一歲兩個月大的小女嬰,經兩所教學醫院均診斷
      *  1.國際中醫藥研究院  教授 
          2.香港國際中醫中藥總會  永遠名譽會長
          3.中華民國脊椎保健協會  理事長
          4.中華民國中藥協進會  副理事長
          5.美國脊椎矯正醫學會(A.C.A.)會員 
          6.美國科斯特蘭大學  博士

      為  CDH,並經開刀、石膏、吊帶及鐵架固定等療法均無效後,轉診至本中心。原本患者無法翻身、抬腳及站立等動作,經本中心腰椎矯正二星期後,已能自行翻身,並自行抬起右腳;經矯正一個月後,腰椎沾黏消失、腰椎椎間距及椎間孔  (IVF)恢復、腰椎椎體發育正常及股骨頭正常發育;經矯正二個月後,患者勉強可站立;經矯正三個月後,患者已能自行站立,治療四個月後,可完全正常走路、跑跳、蹲下、起立。因而確定以脊椎矯正術治療  CDH  效果卓著。

 


      二、材料與方法:
             
              患者曹ㄨㄨ,1997年8月3日於某教學醫院出生,生後三天即被告知患有先天性髖關節  脫臼  ,並診斷為右側髖關節為半脫臼,左側髖關節為完全脫臼。於8月7日開始使用脫臼吊帶治療,經二星期後,右側髖關節恢復,左側髖關節無效。再以脫臼吊帶繼續治療
              二星期,左側髖關節仍然無效。  9月17日改以手術治療,於左側鼠蹊部開刀,將左側髖關節脫臼處復出位固定,手術後再以石膏及鐵架各固定三星期,之後經該院醫師告之已經恢復。

   
                                 
              12月23日(開刀三個月之後)復診發現左側髖關節又脫臼,該院醫師囑咐家長以髖關節彎曲抱姿矯正法自行處理。1998年3月24日  (開刀六個月之後)  再度復診,確定抱姿矯正法無法改善,改以關節鏡檢查發現左側髖關節內展肌  (adductors)太緊縮,建議於  一歲時以內展肌切斷術施行第二次手術。


              5月27日轉診至另一所教學醫院亦診斷為先天性髖關節脫臼(圖4)並建議以石膏固定三個月,9月6日(石膏固定三個月後)  拆石膏後發現左側髖關節脫臼之復原情況仍不理想,但可能因長期太以青蛙腿姿勢固定,卻發現開始有長短腿、腳骨盆外翻及鼠蹊部扁平的現象。改建議以鐵架固定三個月以防止更加惡劣化。10月18日  (鐵架固定一個半月後)  復原情況仍不理想。10月24日經友人介紹轉診至本中心改以脊椎矯正治療。

   

      三、結果:
 
              經本中心以腰椎正面及側面  X  光詳細檢查,發現患者之L3,4,5,S1  椎間距狹窄、椎體沾粘、椎間孔狹窄、骨盆傾斜、長短腿(右長左短)及L3,4,5椎體壓迫變形現象。決定施以腰椎矯正技術手法(左腰向下手法,右腰向內手法)  治療,治療時間為每天矯正一次  (每次只需兩分鐘),經矯正二星期後患者已能自行翻身,並能自行抬起右腳。11月22日因情況漸漸改善,家長自行拆除鐵架。11月29日  (矯正一個月後)  L3,4,5,S1椎間距狹窄、椎體沾粘、椎間孔狹窄及  L3,4,5椎體壓迫變形等症狀完全恢復,兩側股骨頭明顯發  育。並經第二所教學醫院確定可提早拆除鐵架。經矯正二個月後,左右腿活動自如,均可自行抬腳,並漸漸可站立。經矯正三個月後,可自行站立。

        四、討論:

      1.  人體由許多系統共同組成,並分別主導身體各部份功能,其中尤以神經系統顯其主要性.以神經學理論基礎中,腰、薦叢神經的軀體神經支配臀部大腿及小腿的骨骼、肌肉及韌帶等組織之發育,其自律神經支配下腹腔器官,如腸道、子宮、卵巢、膀胱及肛門。
      2.  病例之母親在20多年前曾嚴重摔跤,之後即有腰部酸痛症狀,經年在半夜需下床小便,次數多達  10  餘次,經X光檢查發現,腰椎有左側側彎、L3-S1  之椎間距及椎間孔狹窄、薦椎後凸、尾椎壓迫彎曲及骨盆傾斜現象  (圖9-1,9-2)。明顯是下腰、薦椎神經壓
            迫而影響膀胱功能所致;又因懷孕更增加腰、薦椎負擔,加上懷孕其間又有胎位不正現象(胎兒腰部扭曲現象)  。當孕婦合併有腰、薦椎神經症候群又加上胎位不正,不但將直接影響孕婦子宮、卵巢及膀胱等的功能,亦將造成胎兒著胎(如不孕)、胎兒發育及胎兒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髖關節脫臼)。
   
      3.  從病兒  X光檢查發現下腰椎椎體變形、沾粘、椎間孔狹窄,及有習慣性吐乳的現象,推斷病兒是因母親20多年的下腰、薦椎神經壓迫而造成子宮功能不佳,因此容易引起胎位不正,因而造成胎兒腰椎及頸椎壓迫,致使發生  CDH  及吐乳症狀出現。

      4.  此病例經兩所教學醫院14個月內以開刀、二次石膏及二次鐵架固定治療後,左側髖關節脫臼症狀仍然無法改善,究其原因只著重於髖關節部位的症狀治療,因此難以得到治療效果。脊椎矯正術乃根據症狀發生處相對應的脊椎神經治療,(如  CDH的相對應脊椎神經在下腰、薦椎神經,吐乳的相對應脊椎神經在頸椎神經)可得到良好且快速的的治療效果。
   
   
   
      五、結論:

      1.  以往認為先天性髖關節脫臼發生的原因大都著重於遺傳因素、母體子宮因素及嬰兒個體因素,而忽略髖關節相對應的脊椎神經,也忽略孕婦下腰、薦椎神經壓迫不但將直接影響孕婦子宮、卵巢及膀胱等的功能,亦將造成胎兒著胎(如不孕)、胎兒發育及胎兒先
            天性疾病(如先天性髖關節脫臼)的問題。
      2.  以往認為先天性髖關節脫臼的治療大都著重於髖關節部位的症狀治療,而忽略髖關節相對應的脊椎神經,致使無法得到顯著的效果。
      3.  綜上所述,本病例以脊椎矯正術治療CDH,雖然每次治療時間只需兩分鐘,但只要經X光及臨床的詳細判斷後,施以正確之矯正手法,即可得到相當成功的結果。

 

尊重作者,尊重版權,反對盜版
若需引用本篇文章,需經本會同意,本會保留法律追訴權

 

      六、參考文獻

      1.  PAUL  and  JUHL'S  :essentials  of  Roentgen  Interpretation,1983.
      2.  陳漢廷、鄧述微、林天祐:中華現代外科學,骨科學,1993.
      3.  Caffey  J,Ames  R,Silverman  WA  et  al:
            Contradiction  of  the  Congenital  dysplasia-predislocation  hypothesis  of 
            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through  a  study  of  the  normal  variations 
            in  Acetabular  angles  at  successive  periods  in  infancy.  Pediatrics  17:632,1956 
            A  Case  Report  of  Chiropractic  to  treat  C.D.H.
          (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joint)

          *  HSIEH  CHING-LIANG
                ABSTRACT
            The  first  case  internally  uses  Chiropractic  to  treat  C.D.H.
          (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joint)in  an  infant。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of  C.D.H.  is  physiotherapy  or  operation. 
            That  makes  a  point  of  therapy  to  Hip  joint,but  neglects  lumbosacral  neural  subluxation.
            Naturally  can  not  obtain  complete  therapy  effect。
            Therefore  this  is  a  case  uses  Chiropractic  to  treat  C.D.H.  in  an  infant.
            It  got  a  completely  therapy  effect,  and  can  be  presented  for  clinical  reference。

            Key  word:  Chiropractic,CDH: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joint。


          *  1.Professor  of  Medicinal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General  Chinese  Herbalists  and 
                    Medicine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
                2.American  Chiropractic  Association  membership
                3.American  Coastline  University  Ph.d.
                4.Chinese  spin  protected.  President  of  Association.
                5.Chinese  Herb.  Medicine  Association  Assistant  President.

 上一則           下一則 

瀏覽人數:00252633